喜讯!我校在《德国应用化学》同一期发表3篇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9-02-20浏览次数:7412

  

  

近日,国际顶级化学学术期刊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第9期同时发表了我校为第一单位的3篇研究成果,分别来自化学化工学院郭海明教授,陈学年教授和陈长坡教授课题组。

郭海明教授课题组的“Chiral DMAP-N-oxides as Acyl Transfer Catalysts: Desig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in Asymmetric Steglich Rearrangement”的研究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类手性DMAP-N-O亲核催化剂,突破了手性DMAP以氮作为亲核位点的思维局限,首次以DMAP-N-O的氧作为亲核位点,并用于Steglich重排反应。该催化剂以氨基酸为手性源,结构易修饰且合成简便。论文第一作者为化学化工学院谢明胜副教授,化学化工学院郭海明教授和谢明胜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陈学年教授课题组的Facile Synthesis of Unsolvated Alkali Metal Octahydrotriborate Salts MB3H8(M=K, Rb, and Cs),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KB3H8的研究论文,设计了一种简单高效合成MB3H8的方法。利用纯碱金属和THF·BH3在室温下反应生成MB3H8提出了相应的生成机理,并首次测得了KB3H8的晶体结构。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化学化工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陈西孟和青年教师麻娜娜博士,化学化工学院陈学年教授和复旦大学郭艳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陈长坡教授课题组的“Artificial K+Channels Formed by Pillararene-Cyclodextrin Hybrid Molecules: Tuning Cation Selectivity and Generating Membrane Potential”的研究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类基于柱芳烃-环糊精杂化分子的单分子人工跨膜钾离子通道,其在跨膜输送过程中均表现出较高的K+/Na+选择性。该类人工钾离子通道较高的K+/Na+选择性甚至可以使其产生稳定的膜电位。通过改变通道分子的长度,可以调节此类人工跨膜通道的离子选择性。论文第一作者为化学化工学院辛鹏洋副教授,化学化工学院陈长坡教授和辛鹏洋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德国应用化学》在国际化学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通常仅报道具有高度原创性且对整个化学科学研究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2018年公布的影响因子为12.102

论文网址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nie.20181286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812795;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002/anie.201813797.

  

(化学化工学院 姜玉钦 王曼曼 赵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