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特聘教授马春旺受邀综述在PPNP期刊发表

发布时间:2018-02-02浏览次数:3632

近日,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校特聘教授马春旺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马余刚院士受《Progress in Particle and Nuclear Physics(PPNP)》期刊主编Amand Faessler教授邀请撰写的综述文章《Shannon information entropy in heavy-ion collisions》(我校为第一单位,马春旺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在PPNP期刊上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6641018300024)。

重离子核反应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在该过程中核物质由于碰撞压缩会形成超饱和密度2-3倍的核物质,而在后期碰撞中又会形成低密度的核物质。长期以来核物理理论和实验学家持续关注核物质在重离子核反应过程中的变化问题。由于反应体系演化的复杂性,目前,尽管人们发展了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该过程,但就该过程的核物质性质及其演化所得结果差异很大。马余刚院士1999年将香农信息熵理论引入重离子核反应过程,并发现信息熵方法是研究核反应体系液气相变的一种有效探针(YG Ma, PRL83(1999)3617)。马春旺教授2014年将信息熵分析方法引入反应产物中的丰中子产物分析,并发现在不同的体系中,丰中子核的信息熵具有良好的标度规律(CW Ma et al., PLB42(2015)19, JPG43(2016)045102,CTP62(2014)717)。由于信息熵分析方法避免了现有核反应模型对平衡态的要求,基于信息熵的观测量可以用于不同核反应模型的结果分析,为核反应的理论和实验分析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将会在重离子核反应研究中获得更多应用。

PPNP期刊是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期刊,发表主题评论综述文章,组稿方式为主编邀请约稿方式。2016年PPNP的影响因子为11.229,所发表的论文在核物理界具有重要的影响。

马余刚院士研究团队主要从事重离子实验和唯象研究,其中在反物质原子核(最重的反物质超核-反超氚、最重的反原子核-反氦4)及反物质核的相互作用的实验测量、重离子核反应的液气相变及余核的Zipf律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多年来,马春旺研究组和马余刚院士研究团队在重离子核反应中的核物质性质和核反应温度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研究。

马春旺教授研究组主要从事重离子核反应研究,多年来在核反应理论和实验方面开展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与国内外重要研究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马春旺教授研究组近10年来在Physics Letters B、 Physical Review C等核物理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SCI二区以上期刊论文20余篇,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各1项,并获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2015)和河南省教育厅高校科技创新人才(2013)等省内重要人才类项目支持。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刘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