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院、走近历史——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参观考察平原博物院

时间:2016-12-19浏览:1806设置

  

  

博物馆是国家与民族的记忆,时间与空间的缩影,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印记,展示着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民族根脉。为了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中原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积淀,20161210日上午,在张继汝老师的带领下,历史文化学院近40名研究生参观了平原博物院,穿越历史的时空,领略历史的魅力,寻找文化的记忆。

平原博物院是河南省馆藏量第二大博物馆,仅次于河南博物院,为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走近平原博物院,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幢非常别致而又极具特色的恢宏建筑,整体造型简约而灵动,外观严谨又具创意,表现出庄重、大气、包容的建筑性格特征与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平原博物院拥有现代化展厅19个,包括文物展厅、专家研讨厅、观众互动厅、纪念品展示厅。展览有基本陈列《牧野华章》和专题展览《宗教艺术展》、《馆藏书画精品展》、《古代青铜器展》、《古代瓷器展》《馆藏精品拓片展》。展览着不同时期的青铜器、玉器、陶瓷、佛像、碑拓文等。

跟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从西侧的《牧野华章》开始了此次平原博物馆学习之旅。首先走进了的是原始社会展厅,在这一展厅,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了新乡地区发掘发现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时代的遗址,主要遗址有孟庄遗址、同盟山遗址、河洼遗址、浮丘店遗址、洛丝潭遗址、小岗遗址、苏坟遗址、李大召遗址、青堆遗址、鲁堡遗址等。同时讲解员还为同学们介绍了新旧石器时代的陶器、骨器以及瓮棺葬,双人合葬等新乡原始社会的文化。

在第二个展厅夏商周时期,讲解员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商周时期的出土的一系列青铜器以及牧野古战场的复原图,其中重点为同学们介绍了镇馆之宝后后母戊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蟠螭纹,精湛的制作工艺,让同学们纷纷感叹商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独特的艺术审美。

在第三个展厅秦汉两晋北朝隋唐时期,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了新乡历史上的名人轶事和新乡地区精美的佛像雕刻。如西汉名人陈平,西晋《竹书纪年》在汲郡的发现以及通过介绍获嘉出土的石碑让同学们了解获嘉地名的由来。

在《牧野华章》的最后一个展厅——宋元明清时期,讲解员依次带领大家学习了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地方,明代璐简王墓以及清代废除科举的圣旨等一系列新乡地区宋元明清的文物以名人轶事。其中讲解员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使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新乡当地人称潞简王墓为潞王坟而不是墓,随后又介绍了潞简王的生平,超规格的中原定陵所蕴藏的建筑艺术价值。

在三楼的《馆藏精品书画展中》,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博物馆镇馆之宝--商代玉鸮。这件玉器立体圆雕,高4.6厘米,宽3.3厘米,厚3.5厘米,和田青白玉,油润压手,玉质极好,是由籽料琢成;局部有老土红沁,老土红沁深浅不一、层次分明。鸮作站立状,呈圆雕立状,勾啄,目字形大眼,眼珠稍突出,双立耳, 小耳上竖;突胸,双翼并拢,短尾下垂,足尾处有小十字空;头顶饰一斜穿体呈圆形孔;胸饰羽毛纹,双翼、头背部皆饰云雷纹。此鸮比妇好墓出土的那件略小,但玉质更优,沁色更美。这件玉鸮,显示的是商代王公贵族的权力、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极其珍贵。

讲解结束后,我院研究生工作秘书张继汝老师讲到,学习历史就应该多去生活中感受历史,要从实际出发,要抓住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全方位的理解、感受历史,而绝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课本上有限的历史资料,参观并不是看看而已,要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和自己与文物的近距离接触,对历史问题有所思,有所得。

今年是历史文化学院建院30周年,此次平原博物院之行使学生们进一步的接近历史,了解历史,增加了对历史的兴趣。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历史文化学院的研究生们能够充分发扬本学院的优秀传统精神,更加用心,深入探讨,专心做好学术研究。

  

                                                              (历史文化学院  李艳  孔丽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