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75年新乡师范学院体育系,1985年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体育系,2000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建院48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和“创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的指导思想,在教学、科研、训练竞赛、学生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4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国际级裁判员2人,国家级裁判员12人;本科生16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300人。

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河南省重点学科(体育学)、国家精品课程(排球)、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排球)、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河南省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示范基地、河南省武术数字化博物馆、河南省篮球裁判员(教练员)培训基地、河南省足球裁判员培训基地、中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等。

学院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编导(体育舞蹈方向)五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均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高水平运动队设有排球、足球、跆拳道3个项目。拥有综合体育馆、球类馆、游泳馆、四个标准田径场、14块网球场、25块排球场、60块篮球场等场馆设施,室内场馆面积16633㎡,室外场馆面积153027㎡,以及藏书丰富的图书资料室和设备齐全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等。

学院积极开拓国际化办学视野,注重对外合作交流,率先在河南省体育类专业取得突破,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的体育教育专业获批2018年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国第二家),每年招生120人,并于2019年开始招生;学院挂牌成立了国家足球教育学院,并同荷兰皇家足球协会取得合作,举办中荷青少年足球研讨会;与荷兰汉恩大学达成合作意向,为学院未来发展指明新方向,开拓新路子,为学院未来高层次发展释放了巨大空间。

近年来,我院教师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位居全国师范大学前三位;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河南省哲社办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教育部规划教材和学术专著70余部;学院教师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论文200余篇,体育科学等顶尖期刊上30余篇。

学院自1975年成立以来,历届毕业生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奉献在全国各大体院、综合类高校和众多省内外示范性高中的工作岗位上。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达30%;毕业生考研率达30%,毕业生就业率达93%以上。截止目前,有近200名毕业生取得了博士学位,于振峰、董翠香、王建新、刘献国、张庆文、吉灿忠、王庆伟、王震、贺新奇、赵子建、岳新坡、肖丹丹、沈克印等20余名毕业生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学院培养了肖智、金海波、张璐等优秀足球运动员;原国家男排主教练谢国臣、国家男排主力崔建军、焦帅等优秀排球运动员;梁育帅、彭昭杰、刘军宏、于益民、尹元红等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王壮、王智勇、李鸿浩等优秀马拉松运动员;2022赛季全国男子篮球联赛全明星赛最有价值球员杨文学;王晏、徐富新、张志伟、王亮、黄磊等优秀国际级裁判;河南省中学第一位正高级体育教师郭丽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2年度中原名师耿爱英、2017中国最美教师、最佳教练窦志刚、2020河南最美教师彭群浩、2022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孙凯等众多优秀校友,深得社会好评。 

学院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学院团委获批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学院学生工作特色品牌(繁荣特色体育社团文化,构建美好和谐校园生活)获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心灵驿站”“耀享青春年华,共建和谐班级”等多项学生工作成果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五环联动”开创党建育人新模式获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学院本着“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立足体育,面向社会”的发展思路,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教学、科研、训练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科研实力为支撑,以加强师资力量为保障,以完善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新跨越,逐步建设成为了河南乃至全国培养体育师资和体育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

(数据截止到20235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