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杨家拳
发布人:wushu  发布时间:2017-06-20   浏览次数:1955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杨家将的故事可谓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人人敬佩一门忠烈的杨家将,称赞所向无敌的杨门枪法,却很少有人提及杨门拳法。我自幼随我爷爷、我父亲以及我舅爷学习杨门拳法,深感其精妙绝伦、威力无比。前辈们还给我讲了很多关于杨家拳的精彩故事和历史传承情况,在此介绍给广大读者,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杨家拳,从而使这一中华历史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杨家拳在新乡的传承历史与故事

    杨家拳又名杨门捶,也叫西洋掌。据说该拳起源于西域边陲。而今,只在河南省新乡市小块村、西河村一带流传。其他地方少见。该拳之所以不广为人知,是有着它特殊的历史缘由。

    据传,道光十四年(公元1835年)有一位名叫郭振邦的人来到了新乡小块村并居住下来开拳授徒。其传授的武术主要是杨家枪法和杨门捶法。据说他还到其他地方授拳。但每到一处传授的拳法不同,种类有八卦拳、八番拳、义和拳、阴阳拳、梅花拳等等。在他传下来的枪谱里有这样记载:“由滑县牛亮臣等造及新乡县华大爷招壮士,郭振邦师傅得授此枪法······此法不可轻会人见,只教师问人咱莫失问人。······杀吾君者,即吾仇也,报吾君之仇者即吾君也,此言虽微关系甚大,真所谓隐恶而扬善者也。”

    可见,这位郭师傅并非等闲之辈。据说,他是朝廷的通缉犯。其真实姓名应叫牛亮臣,是发生在嘉庆年间的天理教农民大起义的重要首领之一。

    天理教,也称八卦教。因其组织按照八卦中的乾、坤、坎、离、震、艮、巽、兑进行构建而得名。天理教原为白莲教的一个支系。白莲教被官府镇压后其便在河南、山东、河北一带活动并渐渐发展壮大。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天理教组织起义,因消息泄露被清政府派大军镇压。起义失败,部分首领逃散各地,隐姓埋名躲藏起来,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天理教主要是通过给人治病和传授武术这两种方法招募众徒传播教义的,目的就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当时,牛亮臣习练坎卦教,冯克善习练离卦教。因两人是连襟,便经常在一起切磋武艺。冯克善就是后来享誉大江南北的“北腿之杰”—戳脚门武术的创立者。现今流传下来的戳脚拳法中很多招式与杨门捶有共同之处。例如,戳脚武术套路中的“跨虎势”、“老虎张大嘴”、“打虎势”与杨门捶中的招式几乎一模一样等的。这也旁证了牛亮臣与郭振邦为同一伙人的说法。

    郭振邦不仅会武还精通医术。他当时居住在常姓大户家里,便把自己掌握的学和武学知识连同杨家枪谱都传给了常家人常遇和。其后,他又收了崔恒银、潘尚和、张同银、李习着四人为关门弟子。

    据传,郭师傅在小块村授拳期间曾经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因为历史上潘杨案的原因,郭师傅对潘姓人又恶感,所以执教会潘尚和一些皮毛功夫。只是潘对郭师傅的功夫产生了怀疑。一次,师傅外出办事,潘便扮作蒙面土匪,手提大刀将师傅拦在村外不远的一道河边。郭师傅未带任何防身武器,又急于办事,不愿与之纠缠。当潘尚和抡刀劈过来时,只见他一闪身,便出了独门绝技“小旋风”水上漂的功夫,身子拔地而起,打着旋,瞬间就过了三丈宽的河面。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师傅背影远去。当然,由于酷爱武术并付出了巨大努力,潘家人也得到了杨门武术的真传,这是后话了。

    郭师傅所传授的杨门武术包括拳、枪、刀、镖、弓等。待到徒弟们功成师满,郭师傅便提出要离开小块村会自己的家乡。多年的口授身传,师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都舍不得郭师傅走,便盛情挽留。但郭师傅去意坚决,无法改变。众徒弟送师傅一程又一程。郭师傅多次劝回无果,便停住脚步,对徒弟们说:“我平生所学已尽授于你们了。这样吧,我一声行走江湖,访名师会高友,所得的最后一招就此教与你们。”只见郭师傅顺手从包袱里取一双吃饭用的铜筷子,对徒弟们说:“你们随便上,有什么招尽管使出来。”众徒弟便把师傅围住,但谁也不敢先上。最后还是功夫最好的大徒弟常遇和抢步上前挥拳照师傅打来。可拳还没打上郭师傅,人就如中了电一般呆然不但能了,大家定睛一看,原来师傅手里的一双铜筷子不偏不倚的插入了大师兄的鼻孔里。

   由于郭师傅的尽心传授,杨门武术在小块村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代代传承至今。

   说起杨家拳传到西河村来,也有一段可述的小故事。据我舅爷讲,西河村的开山师傅叫张明折。其年轻时到小块村扛长活。一天,他收工回来,被院里的喝彩声吸引,便扒着门缝观瞧,只见院里的人正在舞刀弄枪。他看着看着就迷上了。从此,他便天天扒门缝偷学,终于有一天他被人发现并被带到师傅面前(据传教拳师傅是李习着)。师傅上下打量他一下便要他掩饰偷学的招式。没想到他一练立刻就被师傅看中了,不但收了他做徒弟,还免学拳费用,师傅果然没看错,张明着天资聪明加上勤奋,几年下来便把老师传授的武艺学得精熟,直到师傅满意,才让他回到西河村。

民国初期,随着热兵器时代的到来,武术这门古老的技艺渐渐没落了,但是在民间却还占用一席之地,我们国家武术节就像黄兴、大刀王五、霍元甲等著名的历史人物。新乡杨家拳虽没有什么大名气,却也出了一些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像潘家的潘文源,在1928年南京第一届国术大赛打擂取得了好名次,后被爱国将领冯玉祥聘为武术教师;潘文泉于,民国二十年了(1931年)在开封打擂考取了武士;李习着的弟子李毅之曾任平汉支队司令员,新乡市首任市长;张明书在抗日时期,在新乡国民党高炮部队当过武术教官;张新禧曾任国民党开封城防司令,后投诚共产党;张明哲弟子张朝夏曾当过国民党新乡十四县司令。

我的舅爷叫张明书,1906年出生于西河村。9岁起跟随本家大哥张明哲学习杨门武术。他当时在众师兄弟中年纪最小,也最受张明哲的偏爱,尽得其传。

民国时期,冯玉祥所部一个营开到西河村驻防。当时我舅爷担任地方保长。一日,部队的军需官来找我舅爷征派粮草,两人发生口角,继而动了手。那军需官不是我舅爷的对手,挨了打,便跑回去报告给了团长。团长听说这老乡有两下子,便带着人直奔我舅爷家来。敲开大门,团长看到一位身材瘦小长相普通的乡下人,便用怀疑的目光上下打量我九爷问道:“老乡,他听说你还会两下子,是吗?”我舅爷搂搂肩上的褂子,嘿嘿一笑大道:“俺一个小老百姓,哪有什么两下子,俺就会种个地,其他的什么都不会。”

“喔,是吗?我不信,让我进去看看。”说着,团长带着人屋里院里转了个遍,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他有些扫兴,便打算离开,就在推门出去的时候,一件东西引起他的注意。原来院门后靠墙跟放了一杆红缨枪,团长顿时来了精神。他顺手操起红缨枪回头看着我舅爷一脸讪笑道:“老乡,你说假话,这是什么?!

那是小孩子们玩的东西。”我舅爷一怔,随口答道。

团长脸突然拉了下来,回头对手下人说:“叫号兵吹号,全体到村外麦场集合,把这位老乡带过去。”

村外麦场,士兵笔直地站成排,刺刀在风中闪着寒光。团长叫出一名士兵下达命令:“这位老乡浑身上下任你扎,扎死我负责。”士兵不敢怠慢,端枪照着我舅爷的胸前直刺过来。我舅爷闪身躲过这一枪。士兵一看刺空急回枪又刺,且一枪快似一枪,枪枪不离胸口。我舅爷左躲右闪,一步步退到了麦场边。眼看再不出手不行了,他便急伸手使出了反手夺枪,让过枪头,一手抓住枪杆,一肘向士兵撞去。士兵哪经得住这一击,立刻撒手丢枪跌倒在地上。等士兵从地上爬起来,我舅爷把枪扔给了他。团长瞪了那士兵一眼,让他归队,又叫出一名士兵。这名士兵吸取了前面士兵失败的教训,端着枪照着我舅爷的大腿扎。舅爷一看不好,急使出腿盘枪的本领。每扎一枪用脚把枪盘高一寸。待盘到高度后,闪电般快速出手用反手夺枪又将士兵打到在地上。团长看到此脱口喝彩。他跨步上前来拉住我舅爷的手对士兵说:“这个人刀枪不入。”随后很客气的邀请我舅爷到营部谈话。原来,这位团长也是个练家。家传的是罗家枪法。他看了我舅爷演示的杨家枪法后,叹服道:“我罗家枪不如你杨家枪。”他力邀我舅爷到他的部队作武术教官。我舅爷推辞不过只得去了。后来,部队转战各地离家乡越来越远,我舅爷牵挂家人便不辞而别回到了家乡。

我舅爷为补贴家用,常将自家种的一点小蒜拿到外村去卖。有一次,他来到古固寨卖蒜,不想遇上村子里一个地痞。地痞见我舅爷一个外乡人好欺负,不但把蒜皮给搓干净还压价强买。我舅爷哪肯答应。地痞出口伤人并对我舅爷动起拳脚。我舅爷见他膘肥体壮,便是出门绝技——搭手挂面红。只使了三成的功力,便将那家伙打得满脸开花,落荒而逃。蒜卖不成了,我舅爷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就听得身后呐喊声一片。回头一看,从村里涌出上百人,各持家伙什冲了过来,将我舅爷团团围住。原来那地痞吃了亏后边去村里挑唆不明真相的乡亲前来报复,扬言要打断我舅爷的一条腿才算罢休。我舅爷没被这阵势吓到,他毫不畏惧顺手取下一根支独轮车用的约有一米长的点棍迎了上去,只三两下便打倒了五、六个。其他人见状不敢上前。棍到处人群像潮水一样退去,我舅爷冲出重围扬长而去。

我爷叫路文平,剩余1809年。他天生一副习武的好身板,一百多斤重的大刀拿在手上缠腰花劈四门舞的虎虎生风,令人生畏。一次我爷做皮匠生意来到山西陵川县,因修皮鞋与冯玉祥部队的士兵发生纠纷,我爷一人打翻十几名士兵。部队长官很欣赏我爷的武功,力邀我爷去其部队当武术教师而被我爷谢绝。我父亲叫路祥有,也是从小习连杨家拳,身手敏捷。他自1946年起在山西八路军兵工厂警卫队干警卫工作,解放后到焦作兵工厂工作并担任保卫处处长职务多年。


(口述:路学文,河南省焦作市平原光学仪器厂。整理:路通、赵建新,河南省焦作市平原光学仪器厂)


 

版权所有:河南省数字化武术博物馆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 邮编:453007 

制作维护:河南中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