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工程

时间:2016-08-12浏览:2163设置

河南师范大学光学工程学科依托于1923年创办的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原河南大学物理系),学院现拥有物理学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光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光电子技术与先进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红外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河南省高校量子芯片与精密探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光学工程学科自2009年起开始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联合培养博士,2011年取得了光学工程一级学位授权点,2012年首次招生,目前已经形成了硕士、博士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河南师范大学光学工程学科为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点建设重点培育学科、第八批省级重点学科。

一、学科定位与目标

光学工程学科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重点在光伏材料、光电检测技术、光电子技术及制造等领域为企业、学校、工程建设部门等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宽厚专业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专业技术高级人才。

二、学科方向设置

学科建设初期在红外物理与技术、光电子信息材料、光传输与信息处理、量子信息与弱磁探测技术、光伏材料与器件5个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后经优化调整,整合为红外物理与技术、微纳光电信息材料、光伏材料与器件、精密光谱与探测技术4个研究方向。研究团队实力不断加强。学科带头人刘玉芳教授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是河南省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类项目资助。其研制的发射率及温度的反射式单波长测量仪器曾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仪器已在多个工厂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路海博士与新乡天光科技合作研发的超薄抗冲击高强度触摸屏保护玻璃镜片已在工厂批量化生产,实现了月产400万片生产线的运行。光伏材料与器件研究方向研制合成的有机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已经有了阶段性突破,最高转化效率达到7%左右,接近国际水平。精密光谱与探测技术研究方向的多篇研究论文发表。

三、学科特色与优势

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近几年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学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的研究团队。光学工程学科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14人,博士生导师2人(与校外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生导师12人,学科成员具有博士学位23人,其中2人有国外留学经历。学科带头人刘玉芳教授现为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会议评审专家,中国兵工学会光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委会常务委员,《激光杂志》编辑委员会常务委员,学科骨干施德恒、夏从新为校特聘教授。

近年来,学科共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新增科研经费达700余万元。科研成果丰硕,曾获省厅级奖项1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120 余篇,EI收录10余篇。学科成员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学科注重发挥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学科带头人刘玉芳教授为河南省红外光电测试技术团队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创新型物理学教学团队负责人、河南省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高校创新团队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夏从新特聘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该研究方向研究团队在微纳光电信息材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学术带头人马恒教授在光伏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带领团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团队研发的光电薄膜材料已经在企业中开展中试,有望规模化生产。

光学工程学科在刘玉芳教授的带领下,积极拓宽研究思路,采取走出去的策略,学科在基础研究、实验室建设、产学研结合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础研究方面,学科成员多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确保了基础研究的顺利开展。实验室建设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学科申报的光电子技术及先进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顺利获批。先后与新乡天光科技、河南索泰克光电科技、濮阳光电研究院等多家高新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

学科近年来购置了光学镀膜机、真空型傅里叶红光谱仪、激光干涉仪等价值2000万元的科学仪器,能够开展光学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微纳光学器件加工、光电测量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本学科具备了较好的硬件设施、优越的科研条件和良好的实验平台。

近年来,光学工程学科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学科学术队伍实力雄厚,科研成果富有特色。红外物理与技术和微纳光电信息材料研究方向在国内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学校一级博士点培养学科,学科将汇聚应用领域交叉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快光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增强工程应用学科的科研实力,以满足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