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时间:2016-08-12浏览:1230设置

    本学科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013-2015年)。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授权点、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建有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乡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

    结合我校发展目标及特点,面向地方信息化及中原经济区建设,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及应用技术等领域,围绕粒计算、机器学习、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建设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力争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粒计算与机器学习研究为优势,以大数据分析与处理为手段,服务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特色的学科布局。

    本学科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应掌握坚实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并在上述至少一个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前沿研究,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方法、技术与工具从事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创新或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从事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研究方向包括数据挖掘及粒计算、机器学习、本体与知识工程、网格与云计算和虚拟现实与图像处理等。

    数据挖掘与粒计算方向主要研究逻辑与粒计算相融合的问题描述模型,粒计算形式化、粒近似推理等科学问题。该方向主要提出了不确定知识获取的度量理论与模型,构建了逻辑与粒计算融合的粗糙数据分析的问题描述;研究了基于多粒度的、动态粒度的以及序化粒度的决策数据约简方法;建立了粒度决策演化模型及其预测算法;研究成果在数据挖掘和粒计算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机器学习方向主要对支持向量机算法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参数选择算法、特征选择算法、多输入多输出SVM等算法,并在智能优化算法方面进行了扩展应用;提出了基于快速神经网络的结构化输出算法;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角度的多输出SVM的模型选择算法等。研究成果在机器学习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体与知识工程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体系,目标是实现知识表示与组织从“转换”到“建模”和从“单层”到“多层”的转变模式。主要侧重在教育知识发现、数字校园云平台、智能交通云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在郑州第二中学等示范性高中得到推广应用。其中,郑州二中与我校联合研究成果《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移动自主学堂》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得到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教育部门高度认可。

    网格与云计算方向主要研究多资源平行谈判策略,云存储机制及聚合方法等云计算环境中的关键问题。主要提出了基于时间和空间的云计算访问控制模型以及基于混合结构的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技术。该方向侧重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建设了数字化校园云平台,各级各类网络课程260余门,资源总量200T。学习空间上线课程190多门,注册用户3万多人。

    虚拟现实与图像处理方向针对随机对策框架下团队CGA的学习问题,提出了团队CGA学习及基于混沌理论的图像分割与识别的理论框架,增加了虚拟环境中团队CGA行为和环境的逼真性。本方向在协作行为建模、图像处理等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年来,本学科共主持科研项目94项,共计经费681.88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34项、教改类项目11项以及横向项目6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14篇,其中SCI/SCIE/EI检索96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授权专利与软件著作权118项;获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励共15项。本学科共培养毕业硕士生58人,在校研究生75人;承办国际、国内会议5次;邀请专家讲学45人次;学科团队成员参加国际国内会议15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