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共青团河南师范大学委员会网站!今天是 2013-10-30 12:33:02 星期三

热门文章

团情要讯

【实践建新功】 201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五)

发布时间: 2017-07-16     浏览次数: 1739

河南师范大学学生助力脱贫攻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封丘县扶贫办举办



713日下午,新乡市封丘县与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共建学生助力脱贫攻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封丘县扶贫办举办。新乡市农办副主任王中兴、河南师范大学校团委书记孙冬青、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李杰、封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袁俊峰、封丘县政协副主席兼县扶贫办主任景胜海,指导老师李群峰、侯宏伟以及商学院团委书记王岩出席了本次仪式。袁俊峰、李杰为实践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伊始,王中兴同志致辞。他首先对本次实践基地的建立表示肯定和支持。接着,他介绍了新乡市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又以封丘县为例介绍了封丘县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的工作目标与方向,并对实践队员进行亲切慰问。

随后,袁俊峰简要介绍了在深化扶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全面小康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形势下,封丘县在扶贫工作中开展的“1+9”、“1+2+N”等帮扶措施。同时,袁俊峰希望在封丘县和“精准扶贫,遇‘商’封丘”实践调研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实际的行动,坚决打赢这场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接着,河南师范大学校团委书记孙冬青发表讲话,她首先对新乡市扶贫办、封丘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积极参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孙冬青指出,在省部共建的良好契机下,我校必将与封丘县扶贫办优势互补,立足于封丘县的发展,服务大局,聚焦精准扶贫这一重大民生问题,为封丘崛起贡献力量。

实践队队员刘志远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精准扶贫,遇‘商’封丘”实践调研团发言。袁县长和李杰书记共同为河南师范大学学生助力脱贫攻坚实践基地揭牌。

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途径,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精准扶贫,遇‘商’封丘”实践调研团队以成立实践基地为契机,积极发挥高校大学生在国家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及调研,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推进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贡献高校学生的一份力量。

(商学院 安 宁 责任编辑 贺 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未来学院第八期学员走访五陵镇瓦査村



713日,在汤阴县五陵镇瓦查村第一书记董耀利、村支书石运平、村长石继生等村委干部的帮助下,未来学院第八期三组和七组学员一同在瓦查村开展扶贫攻坚第三方评估调查工作。

初到瓦查村时,当地贫困户帮扶人李静霞带领两组学员走访了一些贫困户、脱贫户和非贫户,对两表一卡建立准确度和扶贫工作落实的具体情况展开评估调查。在走访过程中学员们发现,瓦査村的贫困户除常规补贴外,都得到了一项额外补贴,董耀利书记就此讲道:“瓦查村始终坚持发展多方位扶贫策略,寻求多方利益链接渠道,以求达到融合与共赢的局面。”随后,学员们向当地村委了解了瓦査村各项产业的发展情况,并重点调研了当地工业的发展。随后,学员们了解到鼎盛服装加工厂分厂在入驻瓦查村时,优先聘用贫困户成员,并且对工人进行技能培训,部分贫困家庭成员因此获得了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劳动致富,走出贫困的阴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真正应做到的是尽可能使贫困户成员拥有稳定的收入,自己动手创造财富,而非单纯依靠国家救济补贴等方式。通过本次走访调查,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提升自身的能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

(未来学院 杨雨晨 责任编辑 居 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丝路的起点 传承的坚守

——河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暑期实践队洛阳行纪实



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古都洛阳,是丝绸之路最东端与最西端直接交往的开始,这里曾经一度被人们称为“世界中心”。旧时繁华历岁月沧桑,已经物是人非。7月上旬,由国际教育学院旅游管理专业14名学子组成的“一带一路”背景下洛阳丝路旅游资源提升实践调研团,踏上了寻找丝路文化坚守者的征程

文化的坚守

“你们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很开心,很受鼓舞,我准备了很多相关的东西要和你们讲一讲。”75岁的蔡运章先生冒雨到汉魏洛阳城遗址与实践队员见面,脸上洋溢着笑容。

与蔡运章先生见面之前,实践队员关于蔡老先生的生平成就做了深入了解:在文物考古、甲骨金文、古钱币、先秦史和易学考古领域造诣颇深,著述宏富、贡献突出。队员们与蔡老先生简单交谈之后,越发感觉到这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学者。

蔡老先生年岁已高,一个多小时关于“丝路前世今生”的讲述已经使他疲惫不堪,但他依然兴致勃勃,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引经据典,详细解答。看到他博古论今,侃侃而谈,队员们总是会被他深厚扎实的学问功底所震撼。他总是一脸清风朗月般的笑容,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半点儿世风之浮躁,唯觉其心正学纯、诚厚谦逊。队员闫唯一感叹:“这才是真学者之风。”

“我做了大半辈子的学习、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洛阳,了解丝路,了解中华文化。你们还都很年轻,要坚持走下去啊!”交谈尾声,蔡老先生深情地嘱咐实践队员道。

技艺的坚守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随着时代的变迁,手工制作金银器这一传统技艺开始衰落,但在丝路上,实践队员们发现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马寺金银器制作技艺第十七代传人王亚强先生和他创办的金银器工艺品厂内的工匠们仍在坚持手工金银器制作,默默坚守着古老的技艺。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老的金银器制作技艺代代相守相传,在工艺上吸取中国传统工艺技法的同时进行了创新发展。从战国到近代,从收藏到复制,从传承到创新,实践队员们走进加工车间,仿佛走进了中国古代金银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金银器散发着熠熠的光芒,向来者讲述曾经的故事。队员们亲手体验了这古老的技艺,但纷纷表示难度太大,对匠人们表示由衷的敬佩。

“弘扬民族历史文化,传承非遗手工精华。匠人们将这份工作当做自己的价值所在,”金银器工厂总经理郭亚辉介绍说,“白马寺金银器制作严格按照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工艺,以官府的金银器工坊工艺为内在要求,纯手工打造技艺之美。”

职业的坚守

“导游这个不被大众所喜欢的职业,我却很喜欢,从外宾接待到国际导游,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了。我想当我退休后,还是会一个人驾着车,帮游客做些什么吧。” 洛阳中国青年旅行社资深导游周光胜先生说。

周光胜向实践队员介绍了近几十年来洛阳旅游资源对国外游客的吸引程度,多方面宽领域地讲述了洛阳国际旅游的基本情况。对一个导游来说,面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乡,向游客介绍风土人情其实是一种本职工作。周光胜并没有用什么豪言壮语阐述自己对本职使命的看法,但从他的坚守来看,这样的职业使命感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他的血液中,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

参与实践的我们见证了一幕幕感动的画面,丝路上的他们用平凡来坚守,成就了不凡的精神。这种不凡的精神,靠的就是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而归根结底,又是文明积淀的必然结果。而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国际教育学院 付晗茜 责任编辑 陈桂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力精准扶贫,河南师大学子走近建档立卡户



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政策,近日,由我校学生资助服务中心组织的“助力精准扶贫,调研建档立卡”实践队走进信阳、商丘、驻马店等54个县、村的建档立卡学生家庭进行走访调研,从精准扶贫的视角,深入了解相关政策,并带去学校对这些家庭的关心和慰问。

实践队来到信阳市罗山县定远乡毕同学家,经了解,毕同学一家六口,奶奶患慢性病,母亲患重大疾病,妹妹正读初中,还有一个残疾未婚的小叔。毕同学家于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户,预计18年正式脱贫。期间帮扶责任人积极为其提供帮扶措施:首先帮毕同学一家申请了低保补助,然后针对毕同学母亲的情况为其申请了医疗二次报销和大病医疗救助,还为毕同学和妹妹申请了一系列教育补助,并对毕同学的父亲进行养殖种植技术和就业培训,切实做到了“授人以渔”和扶贫先扶智。在走访调研过程中,队员们收获很多,真切体会到贫困家庭的心酸与不易。“小小的‘脱贫明白卡’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政府给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的一种帮扶‘通道’,它承载着国家对贫困家庭尽快脱贫走向小康社会的期望,也是一种指导脱贫的手段。我们也希望这些家庭尽快过上好生活,不再为基本的温饱问题而发愁。” 实践队员张帅领如是说。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部分。通过调研,我们看到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精准扶贫是对积贫人群严冬里的雪中送炭,是贫困地区大地上的久旱甘霖,是中国消除贫富分化的滚滚春雷。

(学生资助服务中心 丁萌萌 责任编辑 郑 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力精准扶贫,情系辉县柳湾

——“科普惠万家网络知识进社区志愿服务团辉县柳湾村之行



近日,在校团委的统一组织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科普惠万家志愿服务团与其他几个团队共赴柳湾村开展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科技惠民等活动。院党委副书记张东亮、团委副书记兼指导老师赵娜参与此次活动。

志愿服务团全体队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后到达柳湾村。随后,开始进行搭帐篷、搬桌子、挂横幅、拿资料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我院驻村老师、现任校柳湾村驻村队长赵胜杰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并与大家交流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工作情况以及精准帮扶柳湾村的心得体会。志愿者们通过为村民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电脑使用技巧,发放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宣传册,帮助村民们了解电脑使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同时,他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掌握村民对网络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以便于更好地为村民服务。志愿服务团还为村民提供电脑维护、电脑维修等技术服务,为村民解决电脑使用问题。

骄阳似火,一天的志愿服务虽然很累,但志愿者们仍意犹未尽。大家纷纷表示,既使再苦再累,也愿意参加此类志愿服务活动,彰显青春的价值。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赵 娜 冯文文 责任编辑 樊红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

--河南师范大学“送法下乡,筑梦法治”依法治国宣讲团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推进农村法治教育的发展,强化农村基层教育工作,713日,法学院“送法下乡,筑梦法治”依法治国宣讲团在原阳县各乡村小学举行“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

实践队员们从原阳县韩庄小学出发,前往周边各个小学进行普法宣讲活动。队员们依次来到焦楼小学、北裴小学、阳阿乡吴寨中心小学和延州小学开展活动,通过在各小学内设立普法点、发放法律知识宣传页及在课堂上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等形式向各校师生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此外,实践队员在校园内设置了法律援助点,吸引了大量师生前来询问,队员们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此次宣讲活动以满足中小学生不断增长的法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了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文明意识,有助于教育学生关爱生命、拒绝交通违章、远离校园暴力,不仅展现了师大学子丰富的学识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也对“平安校园的建设有积极影响。

(法学院 李琳婷 责任编辑 张楚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瞳剪水,珍“eye”永恒

712日,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π送温情,益童前行”爱心支教服务团为新乡市牧野区十里铺村的孩子们宣传护眼常识,并带领孩子们一起做眼保健操。

活动伊始,志愿者庄茹通过爱眼护眼口诀为大家介绍护眼小常识。她强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避免用眼疲劳,保护眼睛,应从小做起。同时,她告诉孩子们许多食物都有益于眼睛,希望孩子们不要挑食厌食。“眼保健操是一种保健体操项目,主要通过按摩眼部穴位,达到提高眼睛视力,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眼的疲劳的目的。实践表明,正确的眼保健操同用眼卫生相结合,可以起到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作用。”给孩子们普及眼保健操的知识后,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一起做起了眼保健操。为了让孩子们准确地掌握要领,志愿者详细地为大家讲解并亲自示范。课堂结束后,志愿者再次强调,眼保健操必须经常练习,做到动作规范,才有实质性的作用。

眼睛是我们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相互交流的宝贝。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明确了科学用眼的重要性,掌握了眼保健操的正确姿势,也有利于孩子们树立良好的爱眼护眼意识,切实养成卫生用眼的好习惯。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胡艳婷 责任编辑 姜历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前走,更要回头看

——“作业医生”智慧教育app平台开发实践团召开交流总结会

714日下午,“作业医生”智慧教育app平台开发实践团于计算机学院109大学生创新基地组织召开201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交流总结会。

会议伊始,团委副书记赵娜对全体实践队员不畏酷暑坚持外出实践并取得显著成绩提出表扬。随后,全体实践队员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践期间的收获心得三方面展开交流总结。大家谈道,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过以前从未想过的困难,也会有情绪失落的时候,但是团队内部会相互鼓励,一起努力想办法解决难题。实践队员裴东旭说:“在实践的两个星期中,是团队的力量支撑着我一路走来,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自己长大了。”交流总结会进入尾声,赵娜表示,在实践路上尽管有困难,尽管一路跌跌撞撞,但是,大家碰过壁、走过弯路后,都会有所成长。

在这正好的时光,实践队员无怨无悔地投身志愿实践,在实践中服务了群众,同时实现了自身价值。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王 赟 责任编辑 樊红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保山区行,美丽中原梦

——环境学院“环豫行·圆绿梦”美丽中原环保调研服务团走进荥阳山区



“我也觉得该好好整整这一直干着的河,没想到你们这些大学生对我们这儿山里的环境这么上心,欢迎你们来这儿给我们提意见啊!”荥阳市刘河镇村民在接受“环豫行·圆绿梦”美丽中原环保调研服务团访谈后说道。

74日到710日,环境学院 “环豫行·圆绿梦” 美丽中原环保调研服务团走进荥阳山区,开展为期一周的环保调研工作,调查当地环境问题,并针对其污染情况提出治理方案,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

通过实地走访、个案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团队了解到当地环境对居民生活影响最大的是用水问题。村民们主要从双龙峡取水存在水窖中,以供日常生活使用,但由于近些年来降雨量减少、地形难储水以及水源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当地水资源依然匮乏。

队员们认真记下相关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现状,为居民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获得居民们称赞。“平时俺们为了省点水,会直接用洗衣服、刷碗的水浇庄稼或喂家畜,这已经成家家户户的习惯了。要不是娃娃你们今天来走访,俺还真的不会想到这样做会造成土地污染。” 在团队进行处理生活污水知识的宣传普及后,一直在旁边认真听着的刘阿姨感慨道。

细节即态度,实践出真知。实践队员们时刻以一名环保志愿者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取样途中自觉捡起道路两旁的垃圾,土壤采样结束后细心地将土坑重新填好。团队深入基层了解当地环境对居民生活影响,在访谈之余不忘为村民宣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在访谈宣传的同时,团队还开展了实验调研工作。“因为感觉这次调研结果的核心就是实验,自己一定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做完实验已经是夜里11点了,但我觉得跟大家在一起工作很有干劲,一点都不累。”在完成最后的数据处理后,实践队员张敏终于松了一口气。从山下的水坝到山顶的水源,从弃田到农地,从山区到实验室,十几次的采样,连续两天的实验分析,队员们收获颇丰。

在老师们的支持下,实验队员们顺利完成了暑期调研的收尾工作——实验分析,并根据实验数据为当地环境发展提出“四源同治”、“五措并举”等科学可行的建议。至此,环境学院“环豫行·圆绿梦”美丽中原环保调研服务团“荥阳山区调研之行”接近尾声。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直都是锻炼在‘温室’里成长的大学生的好机会。”环境学院党总支办公室副主任张笑乾说,“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次外出调研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在实践的“第二课堂”中收获能力、提升素质,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真正为当地环境作有意义的事情。”

本次“荥阳山区调研之行”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全面提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的重要补充和支撑作用,将社会实践同理论知识相结合,引领学生们积极投身到“生态省”建设中,投身到环保事业中,用青春梦激扬中国梦,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环境学院 陈应典 责任编辑 魏晨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心而起 为爱而行

——“小树苗培养计划”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暑期实践纪实



73日,身穿印有“河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字样的一行人来到延津县东屯镇郝光屯村小学,在这里正式开始了为期两周的暑期实践活动。作为团省委的专项活动,服务队以“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为主旨,以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导,以同伴教育为特色工作方法,精心设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拓展、校园安全教育、青春健康知识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内容,通过社工小组活动和乡村教育现状调研工作,探索服务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模式。

寓教于乐 与爱“童”行

社工游戏旨在提高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行动能力,志愿者们通过丰富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健康成长。

123,木头人!”在每天的课堂上,这个口令总能有使喧闹的教室立刻安静的魔力。“站在三尺讲台的我们,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到丰富的知识一直是我们的追求。”队员孙柳贞说起这些孩子时,眼中满是期待。

暑期的安全问题是家长和老师们最为担心的,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薄弱,志愿者们考虑到这一点,特别安排了暑期安全小课堂,给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火灾安全等知识,通过认识安全标识和自救演习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提高安全意识,安全度过假期。

四年级小朋友姜瑞说:“我现在最喜欢来学校了,和老师们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很开心,”他的父母也开心地告诉我们:“现在是有事没事都往学校里跑,天天都是很高兴,和我沟通的时间也比之前多了。”孩子们的笑容是对团队最大的肯定。

七色社团 全面发展

为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队员们根据孩子不同的兴趣爱好开设了舞蹈社团、手工益智社团以及绘画美工社团。

T台走秀活动中,孩子们手拿球类运动的道具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充分展现了专属于他们的烂漫与活力。美术课上,队员们在黑板上画出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引得孩子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画笔,用童真和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向往的海底景象。“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我觉得任何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队员李文秀笑着说。

开展不同的兴趣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动手动脑,使孩子们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深入基层 做好调研

阳光炙烤着大地,为更多地了解留守儿童现状,志愿者们步行半小时来到事先考察过的调研地点,入户展开调研。

志愿团队采用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村的家庭进行走访调查。“本次调研工作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0份。团队分为8组对16户人家进行了访谈,受访者留守儿童的家庭和贫困家庭占比分别为35%30%。”队长刘玉莹介绍道,“村民们也十分支持我们的工作,认真地填写问卷还积极地回答我们的问题。”

在家访过程中,不少家长表示:“孩子自从去了你们的夏令营,回家后变得更活泼了,和我们说的也多了,最重要的是知道心疼人,真的长大了。”队员们听到这样的反馈也十分开心。

如火七月 奉献青春

自暑期夏令营开始以来,实践队员们就以解决夏令营的44名孩子的教育问题为己任。志愿者们克服条件艰苦、资源有限等诸多困难,经常开会到深夜。正是这样的付出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七彩课堂”,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健康成长是志愿者继续前行的动力。

喜迎十九大,青春好奋发。作为青年志愿者,在实践过程中,以理论为指导,在亲身经历中出真知。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式为孩子们做心理疏导,努力做留守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用自己的汗水和青春为留守的孩子们搭起梦想的桥梁。在这如火的七月,志愿者们在为孩子们奉献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快乐。

关爱留守,传递爱与温情,深入调研,扎根基层。暑期社会实践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提供了平台。志愿团队在“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这一主题下,运用专业知识,投身实践,为社会事业学院暑期实践续写了新的乐章。

(社会事业学院 裴燕燕 责任编辑 许 多)



河南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信河南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