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内涵 研究受众 拓宽路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 2010-10-21   浏览次数: 226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孔国庆 郭根山 张俊国,  人民日报   2010年05月11日 07 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要求,强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受众,不断拓宽路径。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人民积极开拓进取、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不断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领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不断探索有效途径。

       价值判断与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一般来说,只有与人们的利益和需要相符合的事物,才被视为有价值的事物。而人们的利益诉求是分众化、多样化的: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个体在认识水平、知识结构、社会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常常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即使是相同的社会群体和个体,在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又要充分重视不同群体和个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区分层次、区别对象,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度和凝聚力。

        深入把握受众特点与需求,坚持分层施教。这要求我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受众的所思所想所惑,认真研究受众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积极借鉴现代管理学和统计学方法,科学划分受众层次。比如,可以从社会身份角度,把受众划分为党政机关干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士、社区居民、农民、工人、学生等;也可以从年龄角度,把受众划分为“60后”、“70后”、“80后”、“90后”等。对于党员、干部,应突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教育;对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士,应注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对于社区居民、广大农民,应重点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青年学生,则应高度重视基本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形式,有的可以沿用传统教育形式,有的则必须采取现代教育手段。

       突出抓好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人物等重点对象,发挥其基础性、导向性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大气力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认真做好公众人物特别是新闻界、文艺界、社科界知名人士的工作,引导他们更好地担负社会责任,积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大力挖掘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更加广泛地发动群众参与评选活动,大力挖掘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先进典型,拉近先进典型与广大干部群众的距离,让干部群众从身边的榜样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